本帖最后由 江安新 于 2017-4-23 20:57 编辑
高庙文化研究重大成果: 古埃及文明的源地-安江高庙 阎朝科
告读者:
我市全国200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距今7800年高庙文化已经于我市去年举办的全国研讨会确认为早于5500年的人类文明,实际上也就是对我提出的高庙文化是人类最早文明的基本确认。
古埃及文明也是国际学界所承认的人类最早文明之一。
从现在开始,我将在红网怀化论坛陆续发布我的重大研究成果:古埃及文明的源地-高庙。
怀化人,为高庙文明而骄傲吧! 第一章 说高庙话的古埃及人 在古代东方各个不同地区有许多具有高度文化的人,他们也定居到尼罗河流域来并和当地的居民混合起来,而且还带来了一些他们的文化特色。这就是为什么在埃及早期的文化里我们会发现一些哈姆族、赛姆族的或亚洲的影响。有的时候,这些影响通过商业而转入埃;但有的时候,却是移民带来的。这些移民到后来定居在尼罗河流域被本地的居民同化了。 ①——著名埃及历史学家阿·费克里 第一节 古埃及象形文辅音字符表的“高庙口音” 古埃及象形字由表意、表音和限定三种符号组成。表意和限定符都不发音。表音符有多种情况:一音一符,二音一符,三音一符,四音一符,有学者统计古埃及象形字常用字只有735个。 音符大都由意符发展而来。当时人们可能是为了省事,也由于大家都熟悉、心知肚明的缘故,音符就只有辅音(声母),后面的元音就不书写,由读者自行领会。如果当时的文字和语音一直延续至今,那么,我们今天也就会知道某一辅音后的元音是什么。问题是由于外族入侵,使这一文化消失已有几千年之久。当时的某一单词加了什么样的元音发音已经不清楚了。尽管从拿破仑横扫埃及开始,西方学者开始知道并研究古埃及文字和语音,至今已经相当透彻,但谁也无法证明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是不是原来意义上的古埃及文字和语音。 为了理解和诵读,学者们采取了一个在辅音之间加上中性的“e”予以补上。比如说:“nfr”-> “nefer” = 美丽的,好的。但是,它却存在着根本就不是原来读音可能。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以中国语言文字以及在年代上相衔接的中国高庙(含大汶口)文化来与古埃及象形文辅音字符相对应,竟然可以非常顺利地得到它后面的元音。 比如 file:///C:/DOCUME~1/ADMINI~1/LOCALS~1/Temp/msohtml1/01/clip_image002.jpg(G),字形与陶罐相同,其音G与中国的罐字的声母相同,我们又在与之年代相衔接的大汶口发现到了与之形态完全一致的陶罐的出土,就完全有理由肯定其对应的就是中国汉字“罐”,后面的元音就是“uan”。
|